教学教研Teaching and research

当新手年级主任遇到新高考,他这样护航学生

2021-11-17

极目新闻 2021-11-16 16:53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刘佳兆 简颖

海报制作 朱睿怡

“袁老师,谢谢您的悉心指导,我很喜欢现在的专业,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前不久,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思想政治教师袁润强,收到2021届高三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安专业的邵同学发来的信息。


这条信息,将袁润强的思绪拉回到陪这届学生备战新高考的日子。袁润强翻出抽屉里的2021届高三毕业纪念册,卷首语上是他执笔的《致二〇二一届毕业生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全12种组合、行政班与教学班、走班考试与等级赋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没有成例可循到逐步摸索出适合我们的教学路径。你和每一位老师一样,都是改革的先行者、创新的探路人。”

致毕业生的一封信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这届师生,确实是先行者。对于袁润强来说,更是终生难忘的一届——2018年,当时34岁的袁润强被任命为年级主任,不久后便要负责带湖北省新高考改革的首届高一年级。他暗下决心,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拼尽全力为新高考护航。


不分文理,如何选科?走班教学,如何管理?自主建构,如何引导?双轨班型,如何量化?任何改革都会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袁润强组织老师们到改革先行区调研,研究湖北省高考改革政策,仅高一期间就组织了十多次家校通气会、新高考宣讲会和专家讲座。

袁润强在辅导学生

高一下学期,武大附中正式实行选课走班,开创“行政班+教学班”双轨班型。新高考可选择的学科组合多达12种,有老师提出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学,要避免一些“冷门组合”出现。但袁润强征询过大多数老师意见后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绝不轻易堵死学生未来可能走的路,只要有一个人选,这种组合就要保障。最终,该校12种选科组合全部开齐,其中最少的“化、史、地”组合仅有两名学生,这在武汉各所高中里十分少见。

语数外在行政班上课,上其他课要拿着书去对应的教室,7个班350多名学生走动起来,对于年级主任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有的老师不适应,有的学生不配合,有的家长频繁想给孩子调科目……刚开始,袁润强也有些焦头烂额,几乎牺牲了所有课余时间给各方做工作,协调教学安排。

到了高二上学期,具有武大附中特色的教学改革基本成型,获得各方认可,但袁润强的工作一刻也停不下来。哪怕是孩子刚出生,袁润强一天陪产假也没有请,甚至连正常下班时间都不能保证。他说:“自己的孩子哪有不牵挂的,可学校里还有这么多孩子要操心,他们的时间耽误不起。”

袁润强在表演诗歌朗诵

三年下来,袁润强要操心的事太多:自己的德育课程怎样适应新要求?平时考试时未选考学生如何自习?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前怎样给学生减压?高考改为三天怎样安排保障措施?高考后如何对老师进行填报志愿指导的培训?袁润强唯有更努力地去工作,一项项地去摸索。

三年之后,这届学生也让袁润强倍感欣慰:2021年高考整体成绩稳中有升,多人被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种学生的录取也是捷报频传。

从教十二年,袁润强收获了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洪山区“四有教师”等荣誉,但他说,最让自己高兴的是收到毕业生报喜的消息。

责任编辑:姚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