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科技铸魂展青春风采 强国有我诵时代心声 ——武大附中第三届读书月“爱我中华,科技报国”主题演讲比赛圆满举行

2025-03-22

2025年2月21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来到武大附中,为高一学生作专题讲座。为延续院士精神感召,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热情,3月13日下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在报告厅举行第三届读书月“爱我中华,科技报国”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由高一年级语文组主办,宋泉书记致辞,李芙蓉校长、郭益老师、王颖老师、李丽厦老师、孙云老师担任评委,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参与。

活动伊始,宋泉书记在致辞中回顾了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报国事迹,强调新时代青年应勇担科技强国使命。他指出,学校创建科技特色高中的目标正是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科技人才,期待通过此次演讲比赛激发学子们的家国情怀与创新意识。

之后,来自九个班级的选手依次登台,以不同视角诠释科技报国主题。

高一(2)班王楚涵同学以《文理相济,共绘科技报国同心圆》为题,简明生动地讲述了文科学习在科技报国中的重要意义,文科为科技校准伦理坐标,为技术洪流注入人文关怀,文理交融方能构建完整报国图鉴。

高一(5)班胡艺宁同学演讲的主题是《以科技之火,燃中华之光》,他用清晰的逻辑回答了如何借科技之力报效祖国,从立科技报国之志,到行脚踏实地之事,再到担民族复兴之责,层层递进,他以铿锵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呼吁青年,以萤火微光照亮科技强国的漫漫征程。

高一(9)班周宇潇同学借李德仁院士的话语、华为公司的技术突破与“天机芯”的研发,说明科技创新要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号召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激情澎湃的演绎赢得阵阵掌声。

高一(1)班王悟晨同学用慷慨激昂的演讲向我们阐释了科技报国不是口号,而是困境中的坚守,牺牲与创新,是“在黑暗里要把自己烧成一道光”的实践精神,“这世上没有天生的炬火,只有甘愿燃烧的柴薪”,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已经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灵。

“纵那路有万关山,吾辈必以科技披荆斩棘,纵征程需百代光阴,吾辈定以科技勇往直前。“ 高一(3)班张艺宝同学用前些日子刚来我校的李德仁院士为例告诉我们科技报国从来不仅仅是说出口的四个字,而是种在心里会发芽的种子,愿我们都能成为未来撑起祖国的大栋梁。

高一(6)班李芷麒同学用如诗如歌的演讲强调着青年一代在科技创新中的责任与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用科技力量守护文明,推动进步。在其中她说道“用代码编织五星红旗的经纬度,让中国人的智慧闪耀在科技星河坐标系上”。

高一(7)班王博源同学以激昂的演讲展现青年担当。他援引习总书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论断,回溯中国从近代科技落后到现代崛起的历程,提及福建舰、天问一号等里程碑成就,并借“四大发明”的启示,呼吁青年注重学科融通与自我纠错。

高一(4)班胡源东同学以独特视角探讨“文科与科技报国”的主题。他驳斥“文科仅是背书”的偏见,指出人文社科同样具备严谨体系与价值;并呼吁文理团结,以“鉴古通今”智慧服务国家战略,在科技报国中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共融共生。

高一(8)班李彦臻同学以“科技强国,创新筑梦”为题,阐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列举5G、空轨、清洁能源等实例,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他提及校园科创空间的虚拟实验室,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激发探索热情,并呼吁青年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勇于突破,以“技术引领未来”的信念接棒时代使命,践行创新精神,书写青春科技篇章。

在演讲结束之后,高二年级王颖老师对九位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专业点评。她强调,优秀演讲需兼具感染力与鼓动性,演讲者应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注重谈吐举止的规范性,并简要说明了评分标准。接着,王老师从内容深度、语气把控、语言流畅度及台风表现等多维度逐一点评,肯定了选手们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的优点,尤其赞赏同学们将家国情怀与科技理想有机融合的创意表达。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高(一)1班

王悟晨

高(一)3班

张艺宝

二等奖

高(一)4班

胡源东

高(一)5班

胡艺宁

高(一)9班

周宇潇

三等奖

高(一)2班

王楚涵

高(一)6班

李芷麒

高(一)7班

王博源

高(一)8班

李彦臻

通过此次活动,武大附中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锤炼能力的广阔舞台,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学们以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思辨,生动诠释了李德仁教授倡导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更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舞台表现力上实现了自我突破。愿全体同学以此为序章,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始终胸怀家国、秉持求真精神,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传承中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责任处室:教务处

撰稿:申晓清、叶小蕤、刘莹

审核:徐海、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