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Teaching and research

采他山之石,琢改革之玉——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浙江新高考改革考察学习手记

2018-06-20

611日至15日,我校高三年级及音体美通用信技各学科教师在徐海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宁波市第二中学、宁波中学以及宁波市鄞州中学。大家带着如何把握新高考动向,如何适应新高考改革,如何提高新高考实效,如何提升新高考管理等课题,仔细观察、用心学习、坦诚交流、认真体会,通过三天在三所学校深入的交流和考察,每一位老师都感受颇深、收获良多。615日全体教师召开培训学习总结交流会,就有关考察情况和学习心得,进行了集中汇报和交流。

老师们认为,作为新高考改革的一个缩影,宁波的新高考改革既有课改区普遍具备的特点,也在学校硬件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学生社团管理等方面,具有宁波独有的特点。其次,新高考对年级、班级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给老师们极深的印象,行政班与教学班制度相结合、教研组内和学科间团结协作、文化课与特长兴趣相互推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再次,在促进学生特长发挥、全面发展和选择自由的旨趣下,探索构建完善的选课、走班制度,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进行细化、试错和纠偏,最终走出各具学校特色的新高考径路。

此次新高考学习和考察,在老师们中间引起了极大反响,对我校新高考改革将会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即将到来的新高一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也会产生颇多有益的启发。

一、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势而为,重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

新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打破原有的“文理分科”,走向学生自主规划、自由选择的新方向。所以要立足学生和学校实际,引导学生“从未来看现在”,由未来的事业、职业理想到大学专业选择,由大学专业选择到高中课程选择,进行全面、科学的逆向思考,让学生对高中各学科有清醒的认识,做到准确选择和精准定位。

同时,学校和老师要做到分类对待、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选择科目和学考、选考的不同定位,夯实基础,有的放矢,提高教育实效和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教育者角色,真正具备教师与导师兼具、教育与引导并重的多重身份。除了把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试题之外,还需要给学生进行全面的生涯规划指导,了解学生及家长的需要,关注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课程选择。

二、顺应新高考改革趋势,敢于担当,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走班制是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课、自由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不稳定性,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和从众性,从而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更加全面的校园信息建设,构建完善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并在选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全面的学科特点介绍、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

此次交流考察过程中,有不少老师都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新思路。通过亲身感受对比,普遍认识到新高考之下的高中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考评方式、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存在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较大差距。新高考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负担也将势必加重。所以,只有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应我校的教学及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水平。

三、强化新高考理念,锤炼内功,打造我校独有的教育品牌

考察学习新高考实验区的经验是必需的过程,但改革的路径还要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我校师资、生源和所处的大学环境,只有对以上信息进行综合考量,才是附中走好新高考之路的必然举措。

我校始终秉持“终身教育、多元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逐步建设和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培养教育体系:德育、法语、西班牙语教育成果显著,多人获录外国名校进一步深造;在青少年科学院平台上,多名学生在航模、机器人、电脑制作、登峰杯创新大赛等项目上屡获大奖,深受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学校顺势而为、积极进取以及有效对接和深挖武汉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新高考带来新挑战,也预示着新机遇,面对新高考对学校、年级和教师个人提出的挑战和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积极投身新高考改革,不断进取,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中,向学校、社会交出满意的新高考答卷。

参观宁波市第二中学 


参观宁波市鄞州中学


参观浙江省宁波中学

与宁波中学音乐和美术学科教师交流

与宁波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交流


与宁波中学语文备课组合影留念


在宁波二中课堂观摩

在鄞州中学听取专家报告


总结交流会认真倾听

总结交流会上老师发言